泌尿时讯 发表时间:2025/2/13 11:30:07
每年11月的第三周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World Antimicrobial Awareness Week,WAAW)。今年WAAW的主题是“教育、倡导、立即行动”,旨在通过教育和倡导,提高公众对抗微生物药物的认识和了解,立即行动起来,促进合理使用,共同应对抗微生物耐药性(AMR)的挑战。为响应WAAW的呼吁,《泌尿时讯》特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沈朋飞教授科普介绍女性尿路感染的诊疗常识,深入了解女性更容易患上尿路感染的原因、尿路感染的常见症状、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抗菌药物以及合理用药、避免耐药细菌产生的重要性。
沈朋飞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它可发生于尿路的任何部位,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在人群中,女性是尿路感染的高发群体,这主要归因于女性的生理结构和一些特定的生活习惯。
首先,女性的尿道相对较短且宽,这种解剖特点使得细菌更容易从外部(如会阴部、阴道口或肛门)进入尿道,进而逆行感染膀胱、输尿管乃至肾脏。相比之下,男性的尿道较长且弯曲,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减少了细菌入侵的机会。
其次,女性的尿道口紧邻阴道口和肛门,这两个部位常常是细菌滋生的温床。特别是当女性处于月经期、妊娠期或患有妇科炎症时,阴道分泌物和血液可能污染尿道口,为细菌提供了可乘之机。
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女性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比如,饮水不足会导致尿液浓缩、尿量减少,从而为细菌提供了繁殖的温床。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穿着紧身裤等也可能影响尿路的正常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还有一些特殊因素,如长期使用导尿管、尿路结石、尿路狭窄等尿路梗阻性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都可能成为尿路感染的诱因或并发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尿路感染在老年女性中尤为常见,这与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力减弱等因素有关。
沈朋飞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尿路感染的症状多种多样,但常见的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以及排尿时的各种不适感。这些症状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尿频是指排尿次数增多,但每次尿量并不多。这通常是由于细菌在膀胱内繁殖,刺激膀胱壁产生频繁的尿意。尿急是指一有尿意就急着去卫生间,有时甚至来不及到卫生间就尿出来了。这同样是由于膀胱受到刺激而产生的紧迫感。
尿痛是指排尿时有烧灼感或疼痛。这可能是由于细菌在尿道内繁殖,导致尿道黏膜充血、水肿,从而在排尿时产生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肉眼血尿,这是由于细菌破坏尿路黏膜,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所致。
除了上述症状外,尿路感染还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如肾盂肾炎。肾盂肾炎是尿路感染的一种严重形式,它可能导致高热、寒战、腰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脓毒血症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沈朋飞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治疗尿路感染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药物等。然而,具体使用哪种抗菌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尿培养、药敏试验的结果来选择。
青霉素类药物是一类经典的抗菌药物,它们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然而,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青霉素类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青霉素类药物的衍生物,它们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杀菌能力。头孢菌素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中重度尿路感染,特别是由耐药菌株引起的感染。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它们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和较低的耐药性,因此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抗菌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也可以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如氨基糖苷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等。然而,这些药物通常不作为首选治疗药物,而是在特定情况下使用。
沈朋飞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合理用药是避免耐药细菌产生的关键。针对尿路感染的治疗,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抗菌药物。这是确保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发生的基础。患者不应随意减量或自行停药,以免导致治疗不彻底或耐药菌株的产生。
其次,进行药敏检测是选择合适抗菌药物的重要依据。通过药敏检测,我们可以了解患者体内感染的细菌对哪些抗菌药物敏感,从而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和复发。比如,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勤换洗内裤、避免穿着紧身裤和化纤内裤等;同时,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医疗机构和医生也应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他们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进行处方和用药指导,避免滥用和误用。同时,他们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耐药菌株的监测和防控。通过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监测和防控,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耐药性的发展趋势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我们还应加强对耐药菌株的研究和开发新的抗菌药物,以应对耐药性问题带来的挑战。
沈朋飞 教授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及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泌尿系肿瘤的微创化及规范化诊治,包括肾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肾上腺肿瘤的外科诊治;尤其擅长肾癌/前列腺癌的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以及晚期肾癌/前列腺癌的规范化、个体化诊疗
现任: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微创与机器人学组委员,中国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泌尿外科专委会超声影像学组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医疗卫生健康交流促进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常委,四川省肿瘤学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泌尿外科专委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成都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肾癌学组副组长/前列腺癌学组委员。《Frontiers in Oncology》Genitourinary Oncology编委
(来源:《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编辑部)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泌尿时讯》所有,欢迎分享、转载(开白可后台留言)。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温馨提示
添加小助手请备注“泌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