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时讯 发表时间:2025/2/12 11:32:49
编者按
易位肾细胞癌虽然较为罕见,却在中青年患者中占比较高;深入分析易位肾细胞癌特征,有助于对其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并评估预后。近期,2024年ESMO ASIA年会在新加坡举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团队的一项易位肾细胞癌研究入选壁报展示,《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特邀张海梁教授/陆骁霖教授现场分享精彩内容。
陆骁霖 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我们团队研究的易位肾细胞癌,主要是那些具有TFE3基因融合或易位改变的肾细胞癌。这类肿瘤在肾癌中的总体占比并不高,根据前期研究统计,其发病率约占所有肾癌患者的1.5%至5%。然而,在中青年患者群体,特别是45岁以下的患者中,TFE3基因易位相关肾细胞癌的比例可高达15%。因此,在中青年肾癌患者中,这种类型的病例较为常见。
总体而言,与肾透明细胞癌相比,此类疾病的进展和预后相对较差。当然,不同基因融合靶点的差异也会导致预后的不同,因此,对于这类肾癌的判断和治疗需要通过精准的分子分型来进行。
陆骁霖 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在对易位肾细胞癌的病理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认识到仅凭传统的HE染色切片难以直接诊断此类疾病,因为其与透明细胞癌在病理形态上存在相似性。因此,诊断易位肾细胞癌需要依赖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来检测特定的基因融合或易位情况。
为了进一步挖掘不同分子病理特征,我们开展了一项基于多中心的研究,纳入了约8000例患者样本,并从中筛选出80例易位肾细胞癌病例和80例透明细胞癌病例作为对照,对这些病例的病理切片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录入了大约150万个不同的HE染色病理特征图像。随后,我们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机器学习,旨在识别易位肾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在HE病理切片上的细微差异。
通过这一过程,我们总结出了易位肾细胞癌的独特病理学特征,这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易位肾细胞癌,并为病理科医生提供了更为精确的诊断依据。同时,这些发现也为我们理解患者的病理和生理特征提供了重要信息,为后续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参考。
陆骁霖 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在对易位肾细胞癌的研究中,我们深入探讨了TFE3基因与不同基因融合的特征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通过数据库挖掘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发现TFE3基因融合可导致多种肿瘤发生发展的信号通路激活,这些通路的差异性为精准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
例如TFE3与RBM10基因融合可能激活mTOR和ERK信号通路,提示这类患者可能对mTOR抑制剂的治疗更为敏感。此外,TFE3与PRCC基因融合可能涉及JAK-STAT通路。而TFE3与MED15等基因融合则可能影响VEGF血管生成相关通路。更复杂的是,TFE3与ASPSCR1等基因融合可能导致多个信号通路的激活。这表明,单一治疗方法可能不足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需要多种治疗策略的联合应用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陆骁霖 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相较于前列腺癌和尿路上皮癌,近年来,尽管肾癌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可能略为缓慢,特别是抗体偶联药物(ADC)等。但ADC等新型药物的发展趋势,也预示着该领域将迎来更多的创新。
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的基础研究挖掘肾癌的分子病理学特征,从而进一步揭示其生物学机制和潜在的治疗靶点。另一方面,药物治疗领域也需要进一步突破,目前ADC类药物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和验证;而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多项研究也正在进行;此外,新型药物如针对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抑制剂等正在探索。因此,未来肾癌治疗的研究将聚焦于这些新兴的治疗策略,以期实现更有效的疾病管理和患者预后改善。
张海梁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
泌尿肿瘤MDT专家、博士生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微创学组副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遗传肿瘤协作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委员
上海抗癌协会理事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泌尿分册编委
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Clinical Cancer Research、Cancer Research、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Hypertens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NCC等期刊发表SCI期刊论文120余篇,单篇最高被其他研究引用达400余次,国内权威核心期刊论文发表20余篇
先后获得第24届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分会场最佳论文,多次受邀参加欧洲泌尿外科年会分会场发言、美国泌尿外科年会发言和壁报交流
主持国家重大专项基金子课题1项
主持国家科学自然基金1项
主持上海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2项
主持上海市徐汇区科普创新项目1项
作为学术骨干参与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1项和上海市卫生系统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1项
以第二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
参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陆骁霖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
专攻于泌尿系统肿瘤手术及综合治疗,新药临床研究
曾参与过《肿瘤转化医学》、《肿瘤外科学》、上海医学会百年庆为科普专题等编写工作 ;《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AJCC第八版前列腺癌、睾丸癌、阴茎癌、尿道癌等中文版翻译工作,发表过多篇论文
田熙 博士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博士研究生,师从叶定伟教授
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OncoImmu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Sciences等期刊发表SCI期刊论文20余篇
研究成果多次入选欧洲泌尿外科年会(EAU)、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分会年会(ESMO Asia)、中国临床肿瘤学大会(CSCO)、中国肿瘤学大会(CCO)
以主要发明人获国家专利局批准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与发明专利4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研究课题
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毕业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年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
(来源:《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编辑部)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泌尿时讯》所有,欢迎分享、转载(开白可后台留言)。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温馨提示
添加小助手请备注“泌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