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时讯 发表时间:2025/2/11 17:45:37
编者按
虽然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标准治疗方法,但仍有许多MIBC患者存在保膀胱的需求;目前已经进行了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膀胱部分切除术(PC)、化疗、放疗或观察随访在内的多种保膀胱治疗探索。在近期举行的ESMO ASIA年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曹明教授的MIBC术后辅助治疗的保膀胱研究入选,《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特邀曹明教授现场分享精彩内容。
曹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在膀胱癌的治疗中,保膀胱治疗一直是患者和泌尿科医生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全膀胱切除术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创伤,还会极大地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许多患者难以接受术后生活质量的显著下降。此外,单纯的全膀胱切除术效果并不理想,即使进行了这种手术,仍会有大量患者在短期内出现肿瘤转移。因此,如何在保证一定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良好的肿瘤控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里,泌尿科医生探索了包括TMT在内的多种治疗方案;本团队在ESMO ASIA大会上介绍的研究队列也是一种有效选择。大量的回顾性数据表明,TMT等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根治性手术。我们认为所有的治疗方法都涉及到“less or more”的选择问题;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加、侵入性或并发症较多的治疗手段逐渐减少,如何在药物治疗快速发展的时代找到更好的综合治疗方案,成为了当前探索的重点。
目前而言,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我相信随着更多药物的出现,将会有多种不同且有效的方案用于保留膀胱的探索。至于哪种方法最佳,则需要时间和数据来进一步的验证。
曹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我们这项研究队列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评估免疫治疗与化疗的联合效果,而在于探讨手术在保膀胱治疗中的地位。具体来说,我们在局限性手术方面进行了更多尝试,并在原有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同时减少了TMT治疗中的放疗环节。
在研究设计初期,我们预期能够接受手术的膀胱癌患者数量较多,但实际上并未达到预期。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通过局限性手术获得了满意疗效。尽管这些肌层浸润性患者传统上被认为需要进行全膀胱切除术,但我们的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局限性手术实现肿瘤的彻底切除,同时结合术后化免联合的辅助治疗,可有效控制肿瘤复发。在大会的汇报专场,也有国外专家评价这项研究相当新颖,并且结果令人振奋,为未来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广阔空间。
此外,除了在化疗基础上加入免疫治疗外,我们还可以考虑其他治疗方法,如靶向药物和ADC(抗体偶联药物)。在整体保膀胱治疗方案中,我们外科医生认为应该进一步突出手术的作用,可以更多地采用局限性手术以减少全膀胱切除的需求,这也是本研究的核心价值所在。
曹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目前,保膀胱治疗的研究较为广泛。在保膀胱治疗失败后,大家普遍达成的共识是,根据肿瘤复发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推荐。对于复发的浅表性膀胱癌或低级别肿瘤,仍然可以继续采用保膀胱治疗方案;然而,如果出现高级别浸润性肿瘤等高危因素,则需探讨如何进行挽救性的根治性手术。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情况下这种手术可能会变得十分复杂。例如,在我们之前讨论的TMT方案中,在接受过根治性放疗之后,通常需要一段洗脱期才能实施根治性手术,这是因为放疗后的短时间内组织水肿会非常严重,这也限制了放疗在全膀胱替代治疗中的应用范围。
曹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在过去的治疗模式中,药物治疗和放疗方案相对简单,决策过程往往通过简单的讨论即可确定。然而,随着药物治疗方案的日益丰富和放疗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肿瘤介入治疗的发展,使得治疗方案的选择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单一专家对各种治疗方案的价值评估可能存在一定的偏颇。因此,进行综合性的多学科讨论变得尤为重要。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我们强调全程管理的概念,即在整个疾病进程中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由不同专科的专家共同参与管理和决策。这种跨学科的合作方式有助于提供更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我认为,在不同的时间点或针对不同治疗方案组合时,开展多学科讨论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这也是我个人对于当前临床实践的理解与看法。
曹明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我仍然较为关注膀胱癌诊疗领域的发展。我们团队不仅聚焦于保膀胱治疗策略的优化与创新,还深入探讨了保膀胱治疗失败后肿瘤复发的应对措施。同时,我们也在积极研究如何在保膀胱治疗期间实施有效的监测方案,并已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展望未来5至10年,随着监测技术的不断革新、治疗方法的日益精进以及多学科团队协作的更加紧密,我们有理由相信膀胱癌的治疗将有望实现突破。这意味着,未来需要接受全膀胱切除术的患者数量将显著减少,且这一减少趋势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
作者简介
曹明 教授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
膀胱肿瘤诊疗中心副主任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国际交流促进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数字与人工智能学组专委会委员
上海泌尿外科质控中心专委会秘书兼督查专家
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智慧医疗与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
加拿大渥太华医学院仁济联合医学院兼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临床医学院教学督导专家
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计划多项,其中主持的膀胱癌分子诊断课题2020年结题被评为上海市教委优秀结题项目,发表论文数十篇( 包括Eurpean urology, Cancer communication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IF累计>100分,单篇最高if24,发明专利一项。
(来源:《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编辑部)
声 明
凡署名原创的文章版权属《肿瘤瞭望-泌尿时讯》所有,欢迎分享、转载(开白可后台留言)。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温馨提示
添加小助手请备注“泌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