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时讯 发表时间:2025/3/26 17:33:56
编者按:目前,前列腺穿刺活检仍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但存在感染、出血、尿路梗阻等风险。已有众多研究正在探讨不同的“免穿刺”诊断策略。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年会(EAU25)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守臻教授、史本康教授团队一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综合使用PSMA PET/CT、mpMRI(PI-RADS评分)和PHI、PSAD,能够使前列腺癌漏诊率降至零。
01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祝贺您的一项前列腺“免穿刺活检”研究入选本次EAU大会口头报告。首先能否介绍一下该研究所涉及的PSMA PET/CT、mpMRI(PI-RADS评分)和血清标志物(PHI、PSAD)与传统的影像学、PSA、直肠指检有何差异?这项研究使用的这种“免穿刺”方案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陈守臻教授:在我们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mpMRI(PI-RADS评分)和PSMA PET/CT。PSMA PET/CT作为一种新兴的分子影像诊断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能较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更高。在血清学标志物方面,我们引入了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PHI和PSAD在诊断效能上较单纯的PSA检测具有一定优势。
因此,我们这项研究将PSMA PET/CT、mpMRI(PI-RADS评分)、PHI和PSAD这几个指标综合应用,从而筛选出可以“免穿刺”的男性。我们这项研究一共纳入了200多例初筛异常的男性,通过这四种方法的进一步诊断,能够使前列腺癌的漏诊率降为零。如果仅使用磁共振相关的指标,在我们自己的队列中,误诊率为6.9%。而当我们将mpMRI、PSAD和PSMA PET/CT联合应用时,误诊率可降至2.9%;进一步结合PHI后,可将漏诊和误诊的情况降低至零。
当然,我们的研究也存在局限性。目前,我们中心仅收集了这4个指标的数据,尚缺乏其他中心的验证。未来,我们期待开展更加大样本的多中心验证工作。
02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该研究是否有进一步研究计划?尤其是采用“免穿刺”策略后,您认为应该如何进行后续的随访监测?
陈守臻教授:关于免穿刺应用的研究,目前国内外许多团队都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我们的数据显示,纳入分析的指标越多,准确性越高,相应的漏诊率和误诊率都会降低。因此,即便使用我们的模型判断为非前列腺癌,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而放弃进一步检测,仍需定期随访。因为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前列腺癌患者的PSMA PET/CT和mpMRI表现并不典型,这让我们担心可能会出现漏诊的情况。当然,我也提到过,我们目前的四个指标数据仅来自单中心,未来还需要其他中心的进一步验证。
我们曾使用三个指标(多参数磁共振、PSAD和mpMRI)在其他中心进行验证,结果与我们中心的数据基本一致。然而,当我们加入第四个指标PHI后,目前仍需通过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以验证这种四联指标模型的准确性。
03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您的这项研究证实了PET/CT+mpMRI+血清标志物在早期诊断和筛查方面的效力,这种联合方案是否也有其他应用场景,比如术后微小病灶的随访监测,系统治疗过程中的疗效评估预测等?
陈守臻教授:我认为目前在前列腺癌诊断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针对初筛PSA异常的患者提供进一步的确诊。然而,未来随着前列腺癌局灶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对于这部分患者的后续随访管理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未来这些诊断模型在局灶治疗患者的随访中可能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除此之外,随着筛查和穿刺的增加,第一次穿刺结果正常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重复穿刺(如二次、三次穿刺)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有一个准确的预测模型,就可以避免过度的反复穿刺。当患者的某些指标发生变化,或者前列腺癌的特征变得更加明显时,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出来,从而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04
《肿瘤瞭望-泌尿时讯》:“免穿刺”和靶向融合穿刺是近年来的讨论热点。您认为未来前列腺癌筛查诊断将如何迈向更加“个体化”“精准化”的方向发展?
陈守臻教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广泛的话题。在前列腺癌筛查方面,传统上我们主要依赖PSA检测进行初步筛查。对于PSA异常的患者,我们会进一步安排磁共振检查和穿刺活检等。然而,由于PSA异常患者中真正患有前列腺癌的比例并不高,导致许多患者可能因各种原因放弃进一步的磁共振检查或穿刺活检。毕竟,穿刺是一种有创检查,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顾虑。
未来,我们可以在PSA检测的基础上增加前列腺健康指数(PHI)作为补充筛查指标。PHI的成本并不高,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筛选出前列腺癌风险较高的患者。同时,目前也有一些磁共振检查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设备参数要求不高且价格较为亲民,这些磁共振检查也可以用于筛查。通过综合多个指标,包括多参数核磁共振、PHI、PSA等,我们可以更精准地识别出真正具有临床意义的高风险前列腺癌患者。即使这些患者最终需要进行穿刺,我们也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提高患者的接受度,从而提高穿刺的阳性率,减少不必要的穿刺。
我认为,未来前列腺癌筛查的精准化方向主要有两个:一是精准穿刺,即在更精准的筛查基础上进行穿刺;二是对于前列腺癌风险极高的患者,通过增加PSMA PET/CT等检查手段,可能会实现免穿刺诊断。
研究简介
将PSMA PET/CT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与血清标志物相结合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一种新型无活检诊断模式(摘要号:A0697)
引言与目标
前列腺癌的当前诊断金标准是前列腺活检,这种方法具有侵入性,可能导致并发症,从而增加患者的负担。在前列腺癌手术前采用无活检方法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活检对后续治疗的影响。然而,目前的活检替代方法面临误诊和风险分层不准确的问题,这使得制定精准治疗方案变得困难。本研究分析了多种指标对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和高危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以提高前列腺癌的非侵入性诊断率,探索无活检方法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2019年1月至2023年11月,我们在齐鲁医院连续纳入了接受PSMA PET/CT、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及相关评估的患者。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确定了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CSPCa)和高危前列腺癌(PCa)的显著预测因子,并据此建立了两个模型:Logit1和Logit2。通过ROC曲线、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AUC值比较各变量的诊断效能。来自湘雅医院2019年9月至2023年11月的验证队列用于外部验证。
结果
在我们中心的236名患者中(185名PSA<20 ng/mL),验证队列有139名患者(103名PSA<20 ng/mL)。Logit1(4P)模型结合PI-RADS评分、PSAD、PHI和PRIMARY评分,AUC值达到0.967,敏感性为0.916,特异性为0.914。由于中国PHI检测的可用性有限,我们开发了一个不包括PHI的替代Logit1(3P)模型,其AUC值为0.928,在外部验证中显示出类似的诊断性能。对于高危前列腺癌,Logit2(4P)模型的AUC值为0.848,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23和0.729。不包括PHI的Logit2(3P)模型AUC值为0.834,外部验证AUC值为0.819。在PI-RADS评分为3的患者中,PRIMARY评分将诊断特异性提高到100%,而PHI将特异性提高到83.3%。
结论
PSMA PET/CT的PRIMARY评分和mpMRI的PI-RADS评分是无活检术前评估的关键。结合PHI和PSAD,这些标志物提高了临床显著性前列腺癌和高危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显著减少了误诊。这种方法有助于前列腺癌的非侵入性诊断、风险分层和临床决策,支持无活检管理。
陈守臻 教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泰山学者青年专家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国家级人才培育学者
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执笔专家组成员
山东省医学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多学科联合委员会青委组长
山东省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分会青委副主委
山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PNAS、Cancer Research、PCPD等杂志发表SCI文章20余篇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
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